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CHI YUN HUANG

版面設計基礎:鑑古推今為媒介構造網格設計系統

已更新:2023年3月13日

現今報章雜誌、說明書、圖表、甚至是數位形態的網頁都是奠基在網格(Gird)上,但一般大眾對於網格可能有些陌生。

網格設計系統(又稱標準尺寸系統、程序版面設計、瑞士平面設計風格、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)是一種理性的平面設計方法與風格。運用固定的網格為版面佈局,圖文便可有依據地分配在這些網格之上。

網格只供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使用,最終大眾看見的書籍或網頁等不會呈現出這些參考用的格狀物。這種方法在二戰後大受歡迎,至今成為出版物設計的主流風格之一。

圖中白色的線條為網格,文字可依據這些網格整理出清楚整齊的版面


 


自然界的完美比例

從古人將文字刻於泥版的那一刻起,便開啟了人們在某種媒介上記錄以及整理資訊的需求。但過去的人們使用的不是網格,而是從大自然觀察分析出如黃金分割比(golden section)、費波那契數(Fibonacci number)等來進行佈局與構圖。

這些呈現於不少動植物外觀的完美比例,如同編寫於基因中的密碼,自然地讓人眼覺得和諧美觀,因此被許多古典繪畫與建築應用。


黃金分割比


 

中世紀手稿中的祕密比例:范・德・格拉伕原則

范・德・格拉伕原則(The Van De Graaf Canon)是一種至今仍被使用網格系統。

格拉伕發現中世紀的手稿和古書設計中,常運用 2:3 (≈0.667)的祕密比例將頁面進行劃分,數值接近黃金分割比(≈0.618)。因此他透過幾何學設計出能適用於各種紙張大小的網格劃分方法。

讓文字框剛好佔頁面 4/9 的量,同時具有紙張大小 1/9 和 2/9 的空白邊界(margin)——換句話說,內邊距是外邊距的二分之一,上邊距也是下邊距的二分之一,文字框也與紙張長寬比相同,因此整體在視覺上看起來相當和諧。

范・德・格拉伕設計出以對角線交會點延伸分割出邊界具有2:3:4:6比例的文字框



十三世紀的建築師維拉爾・歐內庫爾(Villard de honnecourt),更藉此再變化出 6×6、9×9、12×12 的網格架構,稱為維拉爾圖形(Villard’s Figure),同樣也維持 2:3的比例。

維拉爾圖形



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奇肖爾德(Tschichold)將這個比例其發揚光大,記錄在其有名的著作《新字體排印》(Die neue Typographie)。該書建構一系列現代設計的規則,提倡非置中形式排版,並於歷史上首度清楚闡述如何運用不同的字號與字重來訊息。



《新字體排印》(Die neue Typographie



 


應用方式

幸運的是,現今是使用電腦排印,可以快速在版面上分割出 6×6、9×9、12×12 的網格,不再需要用幾何學的概念來繪製(如下圖)。



這類古典的規劃原則厲害之處在於,能透過縮小文字框留出範圍給圖片,來變化出活潑的版面形式(下圖),同時又維持基礎和諧的比例。


以范・德・格拉伕原則規劃出多種版面。


我在進行封面設計時,仍時常使用范・德・格拉伕和維拉爾圖形的概念來規劃網格,作為版面規劃的基底。如下圖是我過去為大家出版社設計的《蔬食風味聖經》,就是使用12×12 的網格。

但若面對圖文資訊量大的內容時,這種網格規劃方式可能會不敷使用。因此在規劃時,可以同時考量資訊的複雜度,設定欄位,並保留欄間(Gutters)距離。

譬如,我會先抓距紙張邊界1–2公分的邊距,定義為內容放置區域,以免成書在切割紙邊時,內容被切割掉(下圖)。


距紙張邊界1–2公分的邊距。範例來源:behance/Chandesh Tk



再畫出 6×6、9×9或12×12的網格,並依頁面所需放置圖文層級與內容量,來考慮欄位數和欄間距離。最終網格設定成果如下圖,相對符合現代多層級資訊呈現的需求:



範例來源:behance/Chandesh Tk



 


需求改變

隨著不同時代的思想、科技、政治或商業的意識型態發展。設計的目的越來越多元。二十世紀下半,設計逐漸細分為各類專門學科 — — 藝術、建築、工業、平面、電視媒體、人機界面⋯⋯。

到了數位時代,版面更是可無限延伸並層層點擊擴展更多資訊。可直接使用用電腦測量繪製出網格的狀況下,人們已經越來越少使用黃金比例來構成版面。

現今資本主義成為主流的商業社會,為了觸發消費行為,設計學科也開始從人類行為如眼球運動以及心理學等進行研究。

人們對視覺熱點、留白與色彩的應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,有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理論能支持設計師產出「有效」的設計。

在累積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後,人們也已可熟稔地閱讀大量的資訊,但無論如何變化,版面設計的本質不變,依然是處理一切資訊的基礎。

只是,設計師要處理的狀況變得更複雜、能使用的媒介更多,並從「傳達資訊」的核心,變成需包含吸引人們的「注意力」這項條件。

設計師在建構版面時,若對漫漫歷史長河累積出的構圖方式 — — 網格,有些認識,便能在更複雜的媒介中執行,創造充滿吸引力的設計,並兼顧版面用來傳達資訊的本質。



 


敘事方式與閱讀的節奏感

關於網格設定,還有許多不同的流派,但本質上都是處理一切繁雜資訊,為畫面建立和諧的秩序,同時協助設計師設計出更活潑的圖文版面。

建立網格基礎概念後,版面設計基礎系列下一篇,將介紹面對動輒上百頁的書籍,設計師如何編排出整齊易讀,但不淪為呆板的版面。

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按下追蹤,獲得第一手通知!



 


延伸閱讀




《版型研究室:學會平面設計中難懂的數學題&美學邏輯,最基礎的版型理論》

作者: Gavin Ambrose, Paul Harris 出版社:原點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