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CHI YUN HUANG

奧托・華格納 Otto Wagner:為維也納城市風貌帶來革新的先驅

走在維也納街頭,隨處可見建築外牆上刻著該棟建築落成的時間或當時的領導人名字。你會發現隨著時代和政治情勢轉變,建築風格也有不同的變化。

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遍佈於城市各處的地鐵站,有些站體的外觀精緻優美,搭配著討喜的青蘋果綠圍欄,讓我不禁燃了好奇心,想深入了解它們的創造者——維也納現代主義運動先驅——奧托・華格納(Otto Wagner)。

photo credit: wiki

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



卡爾廣場城鐵站(Subway Pavilion, Karlsplatz),1898

由建築師奧托·華格納(Otto Wagner)設計。他將白色大理石鑲嵌在外部的鋼框架中,金屬圍欄和部分木材被漆成維也納鐵路系統經典的青蘋果綠,再配上金色的裝飾細節,使車站成為維也納新藝術風格的模範。

站體外的向日葵的裝飾圖案是由華格納工作室的首席設計師約瑟夫·馬里亞·歐爾布里希(Joseph Maria Olbrich)所設計。

 

維也納城市建築的轉捩點

華格納活躍於 1900 年左右。在當時作為一位知名的建築師、都市計畫師和大學教授,他將保守的學院派風格拋於腦後,致力發展更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建築。

加上他對新科技與材料的發展非常有興趣,因此他的建築作品不僅視覺優美,在功能和耐用度上更使用當時最頂尖的技術來執行。

在大學任教時,他培育出大量優秀的建築師 — — 如維也納分離派展館的建築師約瑟夫·馬里亞·歐爾布里希(Joseph Maria Olbrich)和維也納工坊(Wiener Werkstätte)的約瑟夫·霍夫曼(Josef Hoffmann)都是他的學生。其中至少有 60 人最後也成為大學教授,他們為建築帶來的改變,從而影響了建築史。


奧托·華格納,photo credit: casabellaweb.eu


華格納過去在維也納理工學院就讀,之後進入柏林皇家建築學院、維也納美術學院學習。於1860年代開始在建築設計工作室工作,參與許多公寓、別墅的設計。建築多為新歌德式、新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風格。

但在1868年,他以德國建築師戈特弗里德・森佩爾的座右銘「實用性是藝術唯一的伴侶(Artis sola domina necessitas)」為概念,設計了一所東正教猶太教堂,這座教堂為他獲得設計競賽的大獎。從此之後,他開始發展自己的建築哲學。


 

1880年代,奧匈帝國皇帝進行一系列內部改革,因此城市急速地擴張、人口也不斷增加。

注意到維也納需要大量居住空間的華格納,便親自投資、設計並建造豪華的公寓建築,逐漸累積起財富與名聲。

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

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



38號和40號公寓(Apartment house on Linke Wienzeile 38 and 40)

位於維也納知名的納許市場旁,由奧托·華格納於1898-1899年建造。其中一棟以五顏六色的磁磚做出華麗的花紋裝飾,被稱為彩陶之屋(Majolica House);另一棟則用大型金色雕塑裝飾如同一面面金牌,因此被稱為獎牌之屋(Medallion House)。

 

實用性是藝術的唯一伴侶

到了 1890 年代,華格納不只被任命擔任鐵路系統的設計規劃師,他還幾乎涉足所有的公共建築,例如銀行、酒店、百貨公司,甚至是展廳和醫院等等。可說是成功地塑造了當時維也納的城市風格。

同時,他也成為維也納美術學院的建築學教授。以「建築應首要考量功能、預算、技術與材料耐用性,再思考外型」為教學核心,致力向後輩推廣他的概念。

到了 1896 年,他更將傳播的範圍擴大,出版《現代建築》(moderne architektur),大力提倡建築的實用性應優於美學。

這本書如同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——過去的建築幾乎只是為少數人的喜好而設計,而現在則是為全體人民的需求而設計。

這大膽的倡議引發激辯,但他清晰地說明問題與脈絡,再加上教學與眾多令人信服的作品,深具說服力。很快地,華格納被認定是現代主義運動的先驅之一。


「每一項現代創作都要把我們自己更好的、更民主的、更自信的、更敏銳的本性展現出來。」—— 奧托・華格納

其中被世人認為最代表華格納的建築,便是奧地利郵政儲蓄銀行 (Österreichische Postsparkasse)。


photo credit: ottowagner.com



奧地利郵政儲蓄銀行,1910

因技術所需,奧托·華格納用鐵製螺栓將所有的石板固定在外牆上,使得螺栓頭既是建築構造的元素,同時做帶來前衛的視覺效果,反映他功能與美學結合的價值核心。且當時的人們稱這棟建築為「金屬存錢箱」,完美呼應它作為銀行建築給人們的印象。

而內部也是基於作為「金屬存錢箱」簡單、可靠、堅不可摧的原則設計,不管是櫃檯大廳的玻璃拱頂、牆板、地毯、燈具、時鐘、門把、辦公桌、櫃檯、椅子、書桌、壁架等,皆實用且不易損壞,直至今日仍依舊耐用。

 

維也納分離派(Vienna Secession)的加速器

有趣的是,這位備受尊崇的大學教授在 1898 年加入維也納分離派,反抗保守的學院派體制。 此舉再次震驚了各界,但有了華格納的背書,分離派中眾多才華洋溢的後輩,獲得了極大的名聲與信任。他們也因此有了關注與資源,促使藝術與文化朝向自由發展,開啟了維也納黃金年代。


若對維也納分離派有興趣,歡迎的點擊連結了解更多:

 

延伸閱讀


《Otto Wagner》 作者:August Sarnitz 出版社:Taschen America Llc 👉🏻點擊了解本書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