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CHI YUN HUANG

繪自然——科學繪圖中的博物學


約翰·詹姆斯·奧杜邦,Credit :https://quod.lib.umich.edu/lib/colllist/



「繪圖可以超越時間、種族、語言的隔閡,也能以最直觀的方式打開人們的視野。」 — 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,《繪自然》


 


科學繪圖的定義

「科學繪圖」是以客觀清楚的圖像做為媒介,確實描繪出某件科學事實與物體,藉此正確地傳達訊息。不同領域的科學繪圖所呈現的重點會不同,如動物繪圖通常呈現動物的完整樣貌;植物繪圖除了全株樣貌,還繪製出花瓣、花蕊、果實,甚至是解剖圖等局部構造。

早在人類以科學方式觀察自然的數萬年前,世界各地的人們已經會將所看見的各種事物畫下來,但未必能準確到可以呈現完整的特徵,於是我們將這種描繪自然的畫作稱為「博物畫」。

在16世紀大航海時代,許多從沒見過的植物、香料或物品等傳入歐洲,激起大眾對遙遠異國的好奇。無名畫家以傳說與想像創作而成的木板畫《杜勒的犀牛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儘管杜勒本人從來沒看過犀牛,這幅「被畫錯的犀牛」風靡了整個歐洲,且大量複製轉印三個世紀。


《杜勒的犀牛》,Credit :wiki pedia


到了17世紀,博物學家羅伯特.虎克(Robert Hooke)發明了顯微鏡。他親自以顯微鏡觀察、繪圖紀錄,藉此對大眾分享科學知識。他於1665年出版了充滿精緻的插畫的《顯微圖譜》(Micrographia),這本書成為史上第一本科普暢銷書。


隨著觀察技巧與繪畫技術進步,科學繪圖也日益成熟。

18世紀,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 — 林奈(Carl Linnaeus)奠定了命名法「二名法」的基礎,同時在分類系統上附上黑白圖稿,使科學繪圖成為分類文獻發表時的必要條件之一。



《顯微圖譜》內的圖片,羅伯特.虎克,Credit :wiki pedia



 

歷史上的代表人物

在歷史上有許多對大自然觀察敏銳的科學家,他們透過理性、客觀的插畫向世人展現科學觀察結果。這些繪畫不僅在學術上有著重要的貢獻,同時富有極高的藝術價值,以及推廣自然環境保育影響力。

瑪麗亞.西碧拉.梅里安(Maria Sibylla Merian)

德國出生的瑞士博物學家,也是第一位經濟獨立且科學成就卓越的女性。在1699年,獲得了阿姆斯特丹市的資助,前往南美洲的蘇利南研究熱帶植物、昆蟲與兩棲類等。當時的人們對昆蟲變態過程一無所知,將牠們視為「魔鬼的野獸」,而梅里安回國後,發表了《蘇利南的昆蟲變態》(Metamorp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)使她聲名大噪,成為最早記錄下昆蟲生命週期的人。


瑪麗亞·西碧拉·梅里安,Credit :wiki pedia



恩斯特.海克爾(Ernst Haeckel)

海克爾是一位德國醫生、比較解剖學、生物學家。他認為生物學與藝術類似,擁有完美的對稱性與秩序,於是在1899年~1904年出版了《自然界的藝術形態》(Kunstformen der Natur),不僅是20世紀初科學繪圖的代表作,書中的優美的構圖與用色,更啟發了新藝術運動中的許多畫家。


《自然界的藝術形態》,恩斯特.海克爾,Credit :wiki pedia



約翰.詹姆斯.奧杜邦(John James Audubon)

美國博物學家、鳥類學家,同時也是知名畫家。最經典的作品是在1826年~1838年繪製的《美國鳥類》(The Birds of America),被譽為「美國國寶」。它的副本拍賣出731.25萬英鎊的高價,成為全球最昂貴的書籍。

另外,因奧杜邦在日記中流露出保護自然與尊重生命的理念,對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。他的名字更成為環境保育與動物保護的象徵,在美國有很多以「奧杜邦」命名的動物園、博物館與研究機構。


《美國鳥類》,約翰·詹姆斯·奧杜邦,Credit :wiki pedia


 

台灣科學繪圖的先驅

王仁禮

1895年開始,許多日本植物學家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植物調查。王仁禮受僱於當時的林業部長金平亮三,為《台灣樹木誌》繪製插圖,完成台灣最早的英文植物圖譜,向世界介紹台灣的新物種。之後他受聘於台北帝國大學(今台灣大學)理學部,在1950年任職於林業試驗所,長期為台灣植物分類做出貢獻。

陳建鑄

是王仁禮之後另一位有著極大貢獻的科學繪圖家。14歲進入台北帝國大學就讀,並跟隨日本植物學家正宗嚴敬學習植物分類。完成了《台灣木本植物圖誌》和二版的《台灣植物誌》等。


 

今日的科學繪圖

數百年後的現在,攝影這項科技已相當發達,科學繪圖是否會被攝影所取代呢?

許多情況下仍有不得不用繪圖的方式呈現,譬如昏暗的夜晚、能見度低的深海或是生物局部的特徵等……,在發表新物種的文件中,可見照片與插畫並列,兩者相輔相成。


台灣秋海棠屬 — 新種——岩生秋海棠,彭鏡毅、陳寬永、嚴新富


在台灣,最廣為人知的科學繪圖,應該就是約瑟夫.沃爾夫(Joseph Wolf)負責繪製的台灣雲豹。這個曾與我們存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物種,只剩下排灣族傳說與博物館內的標本可以追憶,這幅充滿魔力的作品是攝影難以觸及的。


台灣雲豹,約瑟夫·沃爾夫,Credit :wiki pedia科學繪圖以人的視角,充滿靈魂地、客觀地、細膩地記錄下動植物的特徵。《美國鳥類》圖鑑作者奧杜邦說:


「真正的環境保護主義者應該知道,我們的世界不是繼承而來的,而是從後代子孫那裡借來的。」(A true conservationist is a man who knows that the world is not given by his fathers but borrowed from his children.)

科學繪圖是認識大自然的方式,期待能激起大眾探索科學的興趣,更期望我們能尊重不同的生命,不只是留存在畫筆下的一瞬,而是讓牠們得以在遙遠的未來持續地延續。


 

延伸閱讀



《Art Forms in Nature: The Prints of Ernst Haeckel》 作者: 恩斯特.海克爾(Ernst Haeckel) 出版社:Prestel Pub 👉🏻點擊購買




《Audubon on Louisiana: Selected Writings of John James Audubon》 作者: Forkner, Ben (EDT) 出版社:LSU Press 👉🏻點擊購買




《蘇利南昆蟲之變態》 作者: 瑪麗亞.西碧拉.梅里安(Maria Sibylla Merian) 出版社:暖暖書屋 👉🏻點擊購買



 


繪自然-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
日期|109/01/22~110/05/30
時間|09:30-17:00
地點|國立臺灣博物館-南門園區紅樓(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)
票價|全票20元,半票10元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