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CHI YUN HUANG

《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》服務設計思考 — Part 2 :How

已更新:2023年4月29日

上一篇Part1介紹了服務設計的目的、原則和人才需求,Part2將會介紹服務設計的流程與常見的研究工具。如果還沒看過Part1,歡迎點選下方連結進入:



接下來進入本篇的正題。服務設計似乎提供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未來願景,但要如何進行呢?


 

服務設計如何進行?


「這是一個不斷反覆進行的流程。」 — Marc Stickdorn

服務設計的核心是人們產生需求與感受的動機,而動機會隨著不同時間、情境或環境改變。也因此它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,各家對於流程各有不同的立論和詞彙,並將其分成三到七個不等的步驟。

但根本的邏輯是相同的,建構複雜設計流程的基本入門是反覆進行以下四個步驟:

  • 探索(Discover)

  • 創造(Creation)

  • 反思(Reflection)

  • 執行(Implementation)

每一個階段,都必須回頭檢視前一個階段的結果,甚至再回到初始階段從頭開始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:必須能在前一次的錯誤經驗中學習。


雙鑽石設計流程 The Double Diamond framework, Nessler, 2018



探索:發現問題

服務設計者所扮演的角色,就是必須明確指出在顧客眼中提供服務的公司到底有哪些問題。

第一項任務是深入了解提供服務公司的文化與目標。對方是否了解什麼是服務設計思考?因為服務設計是共同創造的過程,所以對於服務設計者必須擁有某種程度的掌控權這件事,雙方必須達成共識。

第二項任務是找出真正問題所在。盡可能地了解顧客行爲背後的真正動機和對目前服務的看法。

第三項任務,將前述研究的發現視覺化地呈現出來,這樣做有助簡化複雜的流程,利於對服務做全面性的考量,從中發掘洞見(Insight)。



此階段可用的研究工具:影子計畫shadowing、情境訪談contextual interviews、角色/人物誌 personas、利害關係人地圖stakeholder maps、顧客旅程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s......


 

創造:深入洞察、建立解決方案

這階段時,服務設計者會從上一個階段發掘的洞見中,產出解決方案,和下一個反思階段有緊密的連結,也是設計流程中會發生最多反覆來回的兩個階段。需要確認顧客需求、動機、期望(Job、Paints、Gain),了解實際面上的限制與障礙,建立出用來驗證的原型(Prototype)。


 

反思:測試、測試、再測試的輪迴

將原型進型測試,確認顧客、市場和商業模式的反應。不同領域也有許多種研究工具可以幫助測試。如果測試是實體的產品相對容易。但對無形的服務來說,在實際環境狀況下加入感性的元素建立起服務原型,幫助受測者理解,提供出有價值的回饋變得相對重要。

服務設計思考的主要特色之一,就是不去規避錯誤,反而希望盡可能地在過程中發現錯誤。



這兩個階段可用的研究工具:創意發想Idea generation>mind-mapping、six thinking hats、期望地圖expectation maps、假使……what if…、共同創造co-creation、設計情節 design scenarios、優先處理矩陣 Priority Grid、服務解決方案藍圖......

 

執行:幫助了解、認同新的服務內容

新的服務概念付諸執行時,一定會因為一些未曾思考到的問題,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摩擦。理想的檢視做法是在施行改變之後,馬上進行另一次的探索工作來評估流程來檢視過程。

且除了顧客的感受,員工的感受也是成敗關鍵,這就是為什麼服務設計思考不斷提到,要儘早投入資源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參與設計流程之中的原因。



此階段可用的研究工具:服務藍圖service blueprints、顧客生命週期圖表 customer lifecycle maps、商業模式草圖 Business model canvas......

 

結語

服務設計思考是一種態度、一種方法,或許也可以說一種學習,以及設計學習的方法;方法就是想像、發掘、思考、建立原型、測試、重複前述步驟,最後進入實際執行。

運用研究工具上,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做法,目的是在了解大環境趨勢、檢視自身商業模式、協助顧客需求與感受。儘早在新產品和服務進入執行前,從錯誤中獲得學習,避免浪費不必要資源。

且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與顧客動機,能夠因應調整的適應力也許會是未來企業生存下去的關鍵。



 

Read more…




《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!》 作者: Marc Stickdorn、Jakob Schneider 出版社:中國生產力中心 👉🏻點擊購買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