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48年受法國二月革命鼓舞,全歐洲掀起一系列武裝革命。君主制日漸衰弱的時期,各種強烈的對抗充滿整座城市,如貴族階層與自由主義份子、納粹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、壯觀的城市擴建與無盡的貧民窟、僵化的保守主義與新興的現代主義。
異質因子對立使得維也納就像一間大型的思想實驗室,動盪成為社會革新的動力,維也納在這時期攀上了文化的巔峰。
從繪畫 、文學、音樂、戲劇、舞蹈、建築,一直到醫學、心理學、哲學、法學和經濟學,皆背離陳規舊矩,朝著各種不同的面向開展,並决定性地塑造了現代西方社會。
古斯塔夫·克林姆,《吻》 1908,photo:wiki
例如:維也納分離派的古斯塔夫·克林姆(Gustav Klimt)、埃貢·席勒(Egon Schiele)和奧斯卡·柯克西卡(Oskar Kokoschka)透過繪畫毫不遮掩地探索內心情慾。
阿道夫·路斯(Adolf Loos)、奧托·華格納(Otto Wagner)、約瑟夫·霍夫曼(Josef Hoffmann) 的作品影響了現代建築與居家的樣貌。
心理學家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開創了精神分析學,徹地改變我們對人類心理的本質與構成的概念。
「Vienna 1900」 即代表1900年左右維也納曾擁有的這段黃金年代。直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它隨奧匈帝國瓦解,以及希特勒崛起而沒落。
《Vienna1900》
利奧波德博物館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此次前往維也納最期待的就是《Vienna1900》展,展覽地點在擁有奧地利最豐富的現代藝術收藏的利奧波德博物館(Leopold Museum)。
展示了 1900 年左右濃縮於這座城市的矛盾、複雜性與創造力,帶觀者走一趟那個時代的維也納。
利奧波德博物館大門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輝煌與破敗、幻想與寫實
1848年,十八歲的法蘭茲·約瑟夫一世(Franz Josef I)即位,他面臨著治理這個充滿衝突的帝國的重擔——當時的奧地利帝國與現在的奧地利不同,它還包含了今日的匈牙利、波希米亞和北義大利等等。因為受法國二月革命鼓舞,各族群皆想起義脫離帝國獨立。
作為奧地利皇帝,他不允許帝國分崩離析,於是採取強硬的鎮壓手段,暫時達到遏止作用。
接著為了重振帝國的榮耀,他開始對內進行一系列的改革,如鐵路網擴張、拆除城牆改建成環形大道(Ringstraße)、批准帝國教育法延長義務教育、創立勞工教育協會、支持許多科學與醫學發現,並鼓勵藝術與音樂活動,還有建造新式建築。
1873 年,維也納作為皇室所在地與政治中心,舉辦了世界博覽會,向國際展示維也納的經濟和文化發展。
1873 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展館之一,地點位於今日的普拉特公園,Rotunda,photo:wiki
然而,勞工階級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的狀況。同年,因歐美各國大量的投機活動,導致經濟泡沫化。維也納債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,經濟蕭條衝擊鋼鐵行業,許多銀行和公司破產,貧富差距擴大、失業率攀升。
儘管如此,維也納卻在世紀之交的末日氛圍中,達到藝術和科學的全盛時期:
帝國的華美
漢斯 ·馬卡特(Hans Makart)是當時是最受上流社會歡迎的藝術家。甚至出現了「Makartstil」(馬卡特風格)一詞,成為該時代貴族華美印象的代表。
漢斯·馬卡特出生於薩爾茨堡,於 1860-1865 年間前往的德國慕尼黑研究歷史繪畫,並在佛羅倫斯以《Modern Cupids》和《The plaque》系列畫作獲得國際讚譽。因此他受約瑟夫一世特召,為其豪宅進行裝飾,就此聲名大噪。
1879年,他擔任約瑟夫一世與伊莉莎白皇后(茜茜公主)結婚 25 周年慶典的服裝設計師,知名度達到巔峰。
他的創作涵蓋不同的範疇,從繪畫、室內設計、服裝設計、家具設計到舞台設計。作品遍佈當時大部分公共空間,對克林姆與其他奧地利藝術家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漢斯.馬卡特,Charlotte Wolter als Messalina 1875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市井的日常
工業化、革命事件、城市擴建和經濟蕭條帶來的巨大動盪,使藝術創作產生了一種現實的責任感。過去抒情、夢幻的浪漫主義幾乎被顛覆,取而代之的是曾經被認為毫無描繪價值的平淡日常風景。
古斯塔夫·庫爾貝 (Gustave Courbet ) 是寫實主義畫派的創始人,主張藝術應以現實為依據。他的作品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,甚至拒絕過教會的天使畫像委託,而留下「我不會畫天使,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」這句名言。
除了描繪樸素的鄉村生活,他還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風景畫,並寫散文和政論文,呼籲民主和自由,啟發了往後的印象派藝術運動。
古斯塔夫.庫爾貝,《碎石工》 1849,photo:wiki
奧地利現代主義藝術的誕生:維也納分離派
因法蘭茲·約瑟夫一世大規模地美化城市,使得藝術活動在當時的確十分繁榮,卻也帶來了文化的分水嶺 ——
當時維也納所有的藝術家(包含畫家、雕塑家和建築師)都屬於官方的藝術家協會(Künstlerhaus)。
有一群年輕的藝術家認為傳統的藝術形式已漸漸不合時宜,因而提出異議,可惜的是,組織內以保守派為主,他們無法自由地發聲。
因此在 1897年,古斯塔夫·克林姆、科羅曼·莫塞爾(Koloman Moser)等共19 位藝術家宣布脫離協會,另創立了維也納分離派(Secession)。
維也納分離派成員(由左至右): Anton Nowak、古斯塔夫·克林姆(椅子上)、科羅曼·莫塞爾(克林姆前戴著帽子) Adolf Böhm、Maximilian Lenz (躺著)、 Ernst Stöhr (戴著帽子)、Wilhelm List、 Emil Orlik (坐著), Maximilian Kurzweil (扁帽)、Leopold Stolba、Carl Moll(斜躺)、 Rudolf Bacher,photo:wiki
維也納分離派看似是對保守派藝術的反抗,但更像是為藝術發展的自由進行倡議。他們主張打破傳統,創造更符合時代需求的藝術形式,期望用藝術塑造社會,並引入國際新興的創作思維。
創立不久後,成員們決定建造自己的建築供展覽使用。該建築由約瑟夫·馬里亞·歐爾布里希(Joseph Maria Olbrich)所設計—— 他是著名的分離主義先驅奧托·華格納的學生,並在卡爾·維根斯坦(Karl Wittgenstein)等企業家的贊助下於1898 年完成。至今我們仍可以在這座建築入口處的上方,看到分離派的座右銘:
「為時代創造藝術、為藝術創造自由」(Der Zeit ihre Kunst. Der Kunst ihre Freiheit)
維也納分離派建築 Palazzo della Secessione,photo:wiki
入口上方的座右銘「為時代創造藝術、為藝術創造自由」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讓藝術走上街頭
匈牙利記者路德維希·赫維西(Ludwig Hevesi) 發表了一篇題為《街頭藝術》(Kunst auf der Straße, 1899 年)的藝術評論,講述維也納的「牆上藝術」比其他歐洲大城市多出很多的現象。
自 1880 年代以來,海報已成為一種廣告工具。 主要目標是吸引注意力和脫穎而出,競爭壓力激發藝術家們創造力,因此當時的街頭海報百花齊放。
原本巴洛克風格的維也納街景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它的面貌,同時也不斷被新的視覺風格所覆蓋。 街道變成了「窮人的藝術畫廊」 ,藝術不再僅呈現給對文化感興趣的菁英階級。
利奧波德博物館展示了科羅曼·莫塞爾、阿爾弗雷德·羅勒和Adolf Böhm等人的海報作品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由科羅曼·莫塞爾、阿爾弗雷德·羅勒(Alfred Roller) 等藝術家為維也納分離派展覽所設計海報,便代表了這種瞬息萬變的藝術形式的極致,在當時可是讓許多收藏家為之瘋狂。
(左2張)科羅曼·莫塞爾的海報作品,photo: MoMA/(右)阿爾弗雷德·羅勒的海報作品,photo: wiki
小知識:李特法斯柱(Litfaßsäule)
李特法斯柱是一根可以張貼廣告以及宣傳單的柱子,常見於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人行道上。是1854年由德國出版商人恩斯特·李特法斯所設計。在維也納街頭也很常看到這種專門張貼海報的李特法斯柱。這種柱子象徵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一起發展的廣告業,成為德語區大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。
維也納街頭的李特法斯柱,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推廣國際化與多樣性
分離派藝術家們還有一項優先計劃——傳播當前國際藝術趨勢的知識。 法國顯然是引領這股趨勢的潮流,尤其是主張脫離歷史主義的思想,便是他們宣揚的重點。
他們不僅展示分離派成員自己的作品,還企劃了許多雄心勃勃的展覽,例如:孟克(Edvard Munch)、羅丹(Auguste Rodin)、莫內(Oscar-Claude Monet)、梵谷(Vincent Willem van Gogh)等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,同時也舉辦了與眾多藝術家合作的工藝美學展,以及日本藝術展。 這些在維也納舉辦的國際藝術展,對奧地利藝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昨日之雪 Schnee von gest
維也納這座大熔爐催生了奧地利藝術、音樂、文化和科學史上最具體、最傑出的黃金年代,然而卻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生變。
1918 年,代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隨之而來的帝國瓦解。不僅帶來政治上的轉捩點,也造成藝術和科學發展的停頓。
尤其是維也納現代主義的許多重要人物,如古斯塔夫·克林姆、埃貢·席勒、科羅曼·莫塞爾和奧托·華格納的死亡,造成了重大的損失。
1920 年代,經濟不穩定、武力衝突不斷、威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崛起,最終在 1938 年奧地利走向了納粹的懷抱。
黃金年代所灌溉出的沃土成為了昨日之雪(Schnee von gest)。
✍️ Part2 將更深入介紹在 1900 左右促使藝術自由發展的維也納分離派以及其先行者們,歡迎點擊以下連結前往觀看:
展覽資訊
Vienna 1900
日期|2019.03.16 – 至今
時間|10:00 – 18:00
地點|維也納 Leopold Museum
票價|全票€15、十九歲以下€2,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