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fé Central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在維也納,咖啡館不僅僅只是喝咖啡的地方。過去沒有網路的年代,維也納人聚集在裡頭聊天、辯論、閱讀或從事娛樂活動,如同現今的「社群平台」,它被許多人視為拓展人際關係以及獲取新消息的場所。
The coffee houses are a place “where time and space are consumed, but only the coffee is on the bill”. — — UNESCO
本篇將介紹八間知名的咖啡館。它們不僅保有傳統咖啡館典型的特徵——大理石桌、Thonet 椅子、木質報架(Viennese Newspaper Holder)和歷史氣氛等,更各自走出了自己的特色:
中央咖啡館(Café Central):全世界最美的咖啡館
Café Central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說到維也納咖啡文化,一定要提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咖啡館之一的中央咖啡館。
中央咖啡館之所以美得令人印象深刻,是因當時的建築師 Heinrich von Ferstel 在義大利旅行時受到了啟發,於是他結合威尼斯和佛羅倫斯的建築元素以及義大利 14 世紀的藝術風格 — — 挑高的圓形拱頂、最好的大理石、皮革覆蓋的牆面、精緻的彩繪以及木鑲嵌裝飾,讓一切舒適又華麗。
而這間店自1876年開業以來,便是許多革命者與作家聚會的場所,例如維也納作家 Peter Altenberg 便是出了名的常客。他還將收信地址設在中央咖啡館,於是出現了名言:
「如果 Altenberg不在咖啡館,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。」
今日中央咖啡館內,甚至還保留一張 Altenberg 的常客桌以及他的雕像。
因中央咖啡館是來維也納旅遊的熱門景點,因此建議一大清早或傍晚遊客較少時前來,會更顯它過往優雅的魅力。
Café Frauenhuber :現存最古老的維也納傳統咖啡館
Café Frauenhuber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Café Frauenhuber 是現存最古老的維也納傳統咖啡館,從 1824 年開業至今,將近有兩百年的歷史。
而它所在的建築物的一樓自1300年代就存在,在當時是座大眾浴場!1720年上方加蓋了新建築後,成為這間咖啡館的前身 — — 一間貴族餐廳,當時莫札特和貝多芬都曾在這個空間為客人演奏!
即使到了今日,Café Frauenhuber 過去的榮景仍存在著,踏入店裡就像回到好幾個世紀前。上了年紀的的侍者領我入座,臉上帶著親切愉快的微笑,從容不迫地為我點餐。如這間店一樣,好像從來沒衰老過,時間在這裡變得緩慢愜意。
Café Hawelka:以人情味風靡歐洲
Café Hawelka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來維也納之前便耳聞 Hawelka的大名,聽說它在五〇、六〇年代是深受藝術家們歡迎的社交場所,而魅力源自於細心照顧每位客人的主理人 — — Leopold Hawelka 和妻子 Josefine Hawelka。
Josefine 太太的美味料理遠近馳名,尤其是每晚八點後出爐的招牌點心 Buchteln 麵包,熱呼呼又甜滋滋,擄獲所有人的味蕾。Leopold 先生不只會為大家準備畫具和書籍資料,還會親自與每位客人握手致謝。(他到了99歲還是每天在店裡和大家握手!)
夫妻倆一同管理咖啡館超過70年,直到他們去世。
雖然兩位靈魂人物已經不在人世,如今 Café Hawelka 也由第三代接手,但店內昏暗的燈光、舒適的老沙發、掛滿藝術家作品的牆面和從1939 年開業後就沒翻修過的室內裝潢,至今依舊迷人;Buchteln 麵包的香氣每晚依舊溢滿每個角落。
Café Museum:咖啡館中的虛無主義
Café Museum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Café Museum位於維也納分離派展館附近,自1899年開業以來,分離派的藝術家們便時常來光顧。
最初的室內裝潢是由現代建築先驅阿道夫·路斯 (Adolf Loos) 設計,使用了在當時很前衛的黃銅燈具,配上素雅的綠色條紋壁紙,以及他特別為咖啡館設計的「Loos Café Museum」曲木椅。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,風格簡約理性,因此 Café Museum 也有Café Nihilismus(虛無主義咖啡館)的別稱。
到了1930 年代初,咖啡館進行翻修。這次由分離派著名建築師約瑟夫·霍夫曼(Josef Hoffmann)的學生 — — Josef Zotti 重新設計,成為了今日我們看到的樣貌。
天花板懸掛著巨大的銀色球形吊燈,稜角分明的樑柱配上長型的金屬壁燈,紅色半圓型的沙發將空間畫出有型的線條。俐落的幾何感使得 Café Museum 在眾多維也納傳統咖啡館中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印象。
Kaffee Alt Wien:端出擄獲人心的美味料理
Kaffee Alt Wien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Kaffee Alt Wien 的牆上層層疊疊地貼滿了海報與標語,還有傳統咖啡館少見的高腳椅座位。
它外表不起眼、空氣中還有點潮濕的氣味,乍聽之下不太吸引人,但我想任何去過的人都懂得欣賞它的魅力——服務人員非常友善,餐點也是當地人公認的美味,且價格在內城區裡算相當實惠的。且聽說它的燉牛肉還被譽為維也納最好吃,Covid封城期間依然賣得嚇嚇叫!
我到訪時約午餐時段,許多人前來用餐,有些人吃完後,便閱讀起手上的書或店內提供的報紙,大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,就這樣坐到了下午茶時間。看到有人加點咖啡和甜點,我也嘴饞地又點了一份XD
奧地利作家 Alfred Polgar 曾說:
「咖啡館是為了所有希望獨處、卻又需要陪伴的人。」
Kaffee Alt Wien 的氣氛如實地反映出這句話,我在這裡度過了一個自在又不孤單的午後。
Café Sperl:如愛情電影般的浪漫氛圍
Café Sperl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Café Sperl 於 1880 年開業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,它的客群主要是位於咖啡館附近的帝國皇家軍事學院(Imperial and Royal military academy)的軍官們,且據說它是希特勒在維也納時最喜歡的咖啡館。
而到了近代,Café Sperl 因其保存良好的裝潢與歷史氛圍,出現在許多影視作品之中,例如經典愛情電影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中兩位男女主角假裝打電話的場景就在這裡!現場不僅可以看到電影中的白色大理石桌和紅色花紋沙發,還有在鏡頭之外 — — 透著維也納美麗街景的大面積的窗戶,以及每週日下午的鋼琴演奏樂音。
不同於過去的軍事感,現今的 Café Sperl 反而有著如電影般不可思議的浪漫。
Kleines Café:大城中的寧靜小角落
Kleines Café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Kleines Café 位於離熱門景點聖史蒂芬教堂不遠的寧靜小廣場上。如它的名字 Kleines (小的),它是一間很小很小的咖啡館,到了深夜則變身成小酒吧。從1970年代以來,一直是維也納當地人放鬆聊天的理想場所。
到了夏季,咖啡館會將用餐區延伸到廣場上。維也納人稱這類延伸到室外用餐的空間為 Schanigarten(強尼的花園),至於為什麼叫強尼,起源眾說紛紜。
若來維也納有幸入座廣場上的座位,便能在噴泉與教堂旁喝杯咖啡,遠離市中心的熙熙攘攘,體驗內城區少見的清閒。
Café Schopenhauer:融合傳統與現代
Café Schopenhauer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Café Schopenhauer 以哲學家叔本華為名。位於離市中心較遠、有著大學城融合鄉間小鎮氛圍的 Währing 區,鄰近維也納醫科大學和 WUK 中心(House for Workshops and Culture),因此顧客年齡層較為年輕。
過去這裡是一間傳統咖啡館,在 2002 年由三位年輕的主理人接手後煥然一新。他們不僅保留古老的室內風格,還與現代元素融合得恰到好處,並採用結合書店的商業模式經營。
此外,我首次看到有人在咖啡館內拿出筆電使用!這種現象從台灣人的角度看不稀奇,但在維也納並不常見。因為他們傳統文化中,咖啡館是休息和聊天的場所,所以拿出筆電工作是相當奇怪的事。
要革新在維也納已流傳三百年的咖啡館文化不是件容易事,不過看來 Café Schopenhauer 成功地為傳統走出了新的道路。
結語:維也納咖啡文化的歷史
維也納咖啡文化可追溯到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(Battle of Vienna) — —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圍困維也納兩個月,最終由波蘭、奧地利等歐陸國家聯合戰勝。
戰後,人們在土耳其軍撤離的營地內發現一麻布袋的咖啡豆 ,但只有曾深入敵軍的一位波蘭間諜深知這袋咖啡豆魅力。
於是他帶走了這袋豆子,在維也納城內開設了第一家咖啡館。這提神醒腦的東方飲品很快地成為維也納人的最愛。
Kaffee Alt Wien, photo credit: Huang Chi Yun
隨著幾世紀的擴張,咖啡館一間一間地開業,也越來越舒適奢華。尤其到了 19 世紀後期,奧匈帝國從科學到藝術皆有突破性的進展,不同領域的知識份子們在咖啡館內進行交流,彼此激盪出更多火花,而咖啡文化也到達巔峰 — — 當時光是維也納就有 1200 座咖啡館!
維也納咖啡文化(Wiener Kaffeekultur) 也在 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。
來維也納,不妨安排幾間咖啡館作為旅途的中繼站,體驗僅屬於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氛圍。